《临床血液学杂志》
·医学检验教育·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下属的重要二级学科,包括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血液学、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分子生物学、临床免疫学等多个三级学科,多学科、多技术相交叉,发展迅速,以临床应用为目的[1]。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办检验专业本、专科教育,促进了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提高并壮大了检验专业队伍。本文从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入手,对如何培养其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探索。
1 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优质生源相对不足 长期以来检验科作为临床科室的辅助科室,整体地位偏低,多数医务工作者不愿意从事检验工作。另外检验专业作为临床二级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与临床专业相同都是西医综合,致使优秀的检验专业本科生在经济和社会利益驱动下考入临床专业。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医学检验”专业修订为“医学检验技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改为4年,自2013年起执行。新招生目录的严格执行将使部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无法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2],这也意味着部分院校的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只能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招收,而临床医学本科生又不愿考入检验专业,导致检验专业研究生中优质的应届本科生数量很少[3]。而现有的检验工作者学历偏低,知识陈旧,个人专业素质不强,导致在职研究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另一方面,我国研究生教育作为精英教育,过去一直由国家承担培养费用,同时还会为其提供助学金,而现行的研究生收费制度会造成人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同时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家庭无力负担本科教育之后的研究生教育费用,势必也将部分优秀而又贫穷的大学生阻隔在研究生教育的大门之外[4]。同时这些因素也会导致很多已就读的研究生无法安心学习和工作。我国一线城市因为天时、地利、经济发展等原因,检验专业发展迅猛,而中、小城市或一些偏远地区发展缓慢,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多数人选择在大城市发展,更加重了检验医学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以上诸多原因导致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优质生源相对不足。
1.2 研究生培养经费不足 长期以来研究生培养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研究生教育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5]。我国医学科研领域研究生培养费用整体偏低,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无法满足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要。检验医学领域与其他医学领域相比又有其特殊性。由于检验专业导师队伍存在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的现状,很多导师很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的支持,导致研究生培养及科研经费不足。薛丽香等[6]对我国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检验医学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所占份额不足1%,获得资助者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0%以上,其中所有获得资助者中从事检验工作者不足50%,其余均为其他领域的科研人员。另外由于检验科在各大医院及研究机构中的尴尬地位,也很难获得来自医院层面的基金及财务支持。检验医学领域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提高。整个检验医学领域科研能力及科研经费的不足,无法保证科研课题的完整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1.3 导师队伍存在师资不足及素质不高的现状 直到20世纪90年代部分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才相继设立了检验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7],开始了对检验高级人才的培养。与临床专业比较,检验专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检验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不够合理,大部分医院仍以中专、大专等低学历者为主,而那些具备博士、硕士学历的高层次、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相对较少。检验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未形成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势必会弱化检验科的科研和教学能力,阻碍科室地位的提高及学术发展[8]。这种局面造成检验医学领域高、精、尖理论知识无法掌握,大部分临床检验工作者只能从事常规检验操作,更高深的研究工作和临床检验带教工作无法开展,无疑均将影响本专业的发展和研究生的培养。临床检验专业不仅存在高级人才缺乏的问题,还存在高学历人才的流失问题及学科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此外部分医疗机构或院校对导师的考核评估机制不够完善,研究生就读期间,由于部分导师自身科研业务能力及责任心不强或对学生的指导力不从心,与学生沟通较少,放松了对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要求,使学生多半处于自学状态,未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到影响[2,9]。